logo全球能源互联网期刊信息服务平台
首页  >   期刊文章  >   过刊浏览

第8卷第2期 文章目录

(2025年03月 133-259)
全选
引文导出

“绿色低碳关键技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

  • 绿色低碳关键技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8(2): 133-134 ,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5.02.001

    HTML(0) PDF(0) 万方引用(0)

  • 基于改进博弈论组合赋权和云模型的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多价值链协同成本管理效益评价

    2025,8(2): 135-148 ,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5.02.002

    HTML(0) PDF(0) 万方引用(0)

    随着市场竞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大,电力装备制造企业需要更加准确和科学地控制成本以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益能力。为此,构建了基于改进博弈论组合赋权和云模型的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多价值链协同成本管理效益评价模型。首先,探讨了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的系统构成,从供应、生产、营销和服务多个价值链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其次,结合博弈论思想对最优最劣法(best worst method,BWM)确定的主观权重和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法确定的客观权重进行组合优化。利用云模型对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多价值链成本管理效益进行评价,并划分了评价等级指标。最后,以某电力装备制造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为企业在实践中优化成本管理效益效果提供参考。

    更多
  • 清洁能源地缘政治新动向及对中国产业安全的影响

    2025,8(2): 149-154 ,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5.02.003

    HTML(0) PDF(0) 万方引用(0)

    能源转型背景下清洁能源地缘政治愈发受学界重视。当前清洁能源地缘政治的主要表现为,美欧为确保其技术主导地位与产业竞争力而进行的全方位政策布局。美欧等持续采取措施扶持本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加强供应链阵营化合作,以及贸易与技术标准、出口管控合作。新的政策法案陆续出台,合作机制逐步成形,其实施资源控制、技术封锁、规则制约的协调性与行动力显著增强。美欧主要针对对象是中国的清洁能源产业,对中国清洁能源产业的供应链安全及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挑战不断加大。

    更多
  • 新型电力系统产业链发展评估和驱动战略

    2025,8(2): 155-164 ,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5.02.004

    HTML(0) PDF(0) 万方引用(0)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坚韧完备、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基石。光伏、风电、输配电设备及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产业链。首先对新型电力系统核心产业链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梳理,掌握产业链完整信息、发现产业链优势及薄弱环节。其次在波特钻石模型基础上,从资源要素、需求条件、相关行业、电力市场机制及产业政策等方面出发,对新型电力系统核心产业链的发展环境进行评估。最后,结合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从技术创新体系、新能源市场化消纳、产业链数据共享、系统资源优化配置及链主引领等角度出发,提出新型电力系统驱动产业链升级的战略选择。

    更多
  • 氢能发电技术发展制约因素及未来方向综述

    2025,8(2): 165-175 ,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5.02.005

    HTML(0) PDF(0) 万方引用(0)

    氢能是中国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氢在电力领域应用对电力系统低碳转型与安全运行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围绕氢发电技术体系,概述了氢燃料电池、燃气轮机掺氢、燃煤机组掺氨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各技术路线的发展制约因素;结合中国氢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预判了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并结合中国氢能相关政策展望了氢发电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潜力。建议通过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产业协同多方面共同推进,深度挖掘氢能发电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潜力,助力电力系统充裕、安全、低碳运行。

    更多
  • 基于遥感智能的中国分布式建筑光伏发电潜力评估方法及资源特性分析

    2025,8(2): 176-191 ,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5.02.006

    HTML(0) PDF(0) 万方引用(0)

    近年来中国分布式建筑光伏快速发展,项目开发和并网规划都迫切需要更高精度和更大范围的建筑光伏资源评估方法。提出一种基于遥感智能的建筑光伏发电潜力评估方法,应用亚米级遥感卫星影像,分别设计基于自监督学习的屋顶识别算法和阴影识别测高算法,逐个识别测算得到全国建筑屋顶和建筑立面的光伏可开发面积,评估了装机潜力和年发电量,算法对建筑的平均识别精度达到87%。进一步分析了屋顶光伏最佳倾角分布及其对发电量的影响、建筑光伏资源分布影响因素和各省份分布式光伏开发前景分类。方法实现了“自下而上”批量化、自动化评估全国建筑光伏发电潜力,可灵活支撑建筑光伏项目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并网规划等多层次需求,为全国建筑光伏有序开发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更多
  • 碳中和导向下中国生物质能消费分析

    2025,8(2): 192-200 ,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5.02.007

    HTML(0) PDF(0) 万方引用(0)

    生物质能替代化石燃料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而生物质能配备碳捕集与封存(bioenergy with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BECCS)技术更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技术。利用本土化改进中国能源系统的全球变化分析模型(Global Change Analysis Model,GCAM),详细考虑生物质能在中国各能源部门的应用,模拟分析碳中和导向下未来中国生物质能消费。情景结果表明:①柴等传统生物质在2030年后基本完全退出使用,现代生物质能在2030年后开始迅速发展,到2060年,生物质能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15%;②未来,中国生物质能呈现发电和炼油为主导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到2060年,发电和炼油共占中国生物质能消费近80%,生物质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6%,生物燃油占全国液体燃料总产量42%;③中国生物质能需要大幅配备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技术,到2060年,86%的生物质在应用过程中配备CCS,BECCS年捕集量达15亿t CO2。

    更多
  • 屋顶光伏开发多主体决策演化与仿真

    2025,8(2): 201-215 ,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5.02.008

    HTML(0) PDF(0) 万方引用(0)

    以演化博弈模型为基础,考虑了屋顶光伏开发推进中户用、工商业和学校及政府机关不同屋顶光伏的主体收益关系,构建了演化博弈支付矩阵,选取华东地区五省一市,得到了各类光伏的主体最优投资决策,并对最优投资决策下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演化与仿真结果表明,受区域光照资源等资源禀赋差异的影响,投资决策和经济效益有所不同,区域应结合不同类型下的均衡情况因地制宜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和市场机制,积极促进屋顶光伏开发的全面推进及可持续发展。

    更多
  • 基于碳排放因子法的典型500 kV变电站建设过程碳排放核算

    2025,8(2): 216-223 ,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5.02.009

    HTML(0) PDF(0) 万方引用(0)

    变电站基础设施建设过程碳排放不断放大,其碳排放计算对把握碳排放趋势、发展低碳电网具有较强参考价值。为此,针对典型500 kV变电站建设工程,根据碳排放源将其建设过程分为生产阶段、运输阶段以及施工阶段,基于生命周期评价,采用碳排放因子法核算其建设过程的碳排放总量。结果表明,在建设过程中生产阶段碳排放贡献度最大,材料生产和设备生产分别占总排放量的60%和37%;运输阶段和施工阶段产生的碳排放量仅占其总排放量的3%。通过对碳排放结果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变电站的建设规模和站址地形地质对碳排放影响显著。最后,根据变电站各阶段的影响因素对变电站碳减排提出针对性建议。

    更多
  •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多能减碳装置多目标最优配置研究

    2025,8(2): 224-238 ,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5.02.010

    HTML(0) PDF(0) 万方引用(0)

    面对日益凸显的能源危机以及全球变暖等问题,构建低碳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系统是改善环境污染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出了一种面向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减碳装置最优配置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首先对多能减碳装置进行减碳特性建模,并提出系统加权平均碳势概念,通过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碳流计算得到反映各能源子系统碳排放强度的支路碳流率,采用支路碳流率的占比作为各子系统的平均碳势权重,系统加权平均碳势克服了各子系统之间负荷节点数目和量级不对等的缺陷,可以合理表征系统整体碳排放水平,避免优化过程中只选择单一子系统的极端境况;然后以经济性成本最低和系统加权平均碳势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建立多目标最优配置模型,采用NSGA-Ⅱ算法求解最优多能减碳装置建设方案与成本;最后采用综合能源系统测试算例进行验证,算例根据加权平均碳势的变化得到不同减碳效果下的多能减碳装置最优配置与成本,以及各装置减碳量与全域总减碳量,验证所提减碳方法的合理性。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系统加权平均碳势的概念,可作为一种减碳灵敏度指标,引导每一个能源子系统公平合理地参与减碳优化过程。

    更多
  • 基于NeuralProphet-LSTM模型的碳价预测研究

    2025,8(2): 239-249 ,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5.02.011

    HTML(0) PDF(0) 万方引用(0)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在持续增长,加剧了碳环境容量的稀缺程度,提高了对碳排放权进行定价的强烈需求。碳市场交易价格作为发挥碳市场功能的核心要素,关乎碳市场的稳定运行和碳减排效率。碳市场交易价格的准确预测对有效开展碳资产投资和寻求最低碳减排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提出一种基于NeuralProphet-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 长短期记忆)模型的新型碳价格预测方法:首先使用NeuralProphet对碳价序列进行趋势、季节性效应、事件和节假日效应以及自回归效应的模块分解并初步预测;之后使用其预测结果计算残差放入LSTM中进行更深层次的信息挖掘;最后将LSTM对残差的预测通过组件加法与NeuralProphet预测结果组合,完成碳价序列信息的融合。针对欧盟碳市场和中国湖北碳市场进行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的预测性能超过了其他模型,展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

    更多
  • 可监管的绿色电力消费评价技术研究

    2025,8(2): 250-259 ,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5.02.012

    HTML(0) PDF(0) 万方引用(0)

    绿色电力消费评价是推动绿色能源体系发展的重要措施。然而,当前绿色电力消费评价、溯源和鉴别面临着绿电消费者隐私泄露以及评价结果难溯源、难鉴别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可监管的绿色电力消费评价模型。首先,设计一种结合同态加密与区块链技术的绿色电力消费评价方法,在保护绿电消费者隐私的同时实现对绿色电力消费的评价。随后,提出一种利用密文比较算法以及区块链防篡改特性的鉴别与溯源机制,确保评价结果即绿电标识的真实性。最后,由监管机构解密绿电标识和其他评价过程中生成的密文信息,以实现对评价过程的监管。特别地,为提高模型的溯源和鉴别速度,使用字典树加快搜索区块链的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可监管的绿色电力消费评价模型能实现对绿电标识的溯源与鉴别,且使用字典树在区块链的搜索效率上与哈希搜索相比效率最高提升了1000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