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论文:
-
-
全球能源互联网
第8卷 第2期 2025年03月;页码:133-134
绿色低碳关键技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Keywords
摘 要
Abstract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能源安全风险上升的背景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应对环境危机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使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向低能耗、低排放方向转变,同时催生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和方向,同时产业发展又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资金和市场支持。二者的协同推进,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编辑部紧追学术前沿和研究热点,策划“绿色低碳关键技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围绕该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征集并发表相关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专题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共收录论文11篇,主要涵盖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发展、可再生能源评估与开发和电力系统低碳转型3个方面。在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发展方面,华北电力大学牛东晓等构建了基于改进博弈论组合赋权和云模型的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多价值链协同成本管理效益评价模型,以帮助企业在实践中提升成本管理效果。国网能源研究院毛吉康等论述了清洁能源地缘政治的主要表现及对中国的影响,为深化清洁能源地缘政治的理论认识提供经验研究基础。清华大学夏清等对产业链发展的资源要素、需求条件、相关行业、电力市场机制及产业政策等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新型电力系统驱动产业链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吉平等分析了氢发电技术路线的制约因素,预判了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并展望了氢发电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潜力。在可再生能源评估与开发方面,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有限公司陈晨等提出了基于遥感智能的分布式建筑光伏发电潜力评估方法,为全国建筑光伏有序开发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中国人民大学庞军等利用本土化改进的中国能源系统的GCAM模型,考虑生物质能在中国各能源部门的应用,模拟分析碳中和导向下未来中国生物质能消费。华北电力大学陈娟等考虑了屋顶光伏开发推进中多主体收益关系,构建了演化博弈支付矩阵,提出了各类光伏的主体最优投资策略。在电力系统低碳转型方面,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刘提等基于生命周期评价,采用碳排放因子法核算典型500 kV变电站建设过程的碳排放总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王瑞琪等构建了面向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减碳装置最优配置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引导能源子系统公平合理地参与减碳优化过程。大连大学冯建新等提出一种基于NeuralProphet-LSTM模型的新型碳价格预测方法,有效提升了预测精度。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石竹玉等提出了一种可监管的绿色电力消费评价方法,以解决绿色电力消费评价、溯源和鉴别中的绿电消费者隐私泄露以及评价结果难溯源、难鉴别等问题。
上述研究为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发展、可再生能源评估与开发和电力系统低碳转型研究提供了参考借鉴。衷心感谢各位作者、审稿专家对本专题的支持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希望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促进相关领域研究和应用工作,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产业发展。
2025年3月4 日
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