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全球能源互联网期刊信息服务平台
首页  >   期刊文章  >   过刊浏览

第4卷第6期 文章目录

(2021年11月 525-614)
全选
引文导出

“碳中和背景下世界政治经济的演变与合作”专题

  • 碳中和背景下世界政治经济的演变与合作

    2021,4(6): 525-525

    HTML(0) PDF(0) 万方引用(0)

  • 非对称竞争背景下,绿色发展何去何从?

    2021,4(6): 526-533 ,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1.06.001

    HTML(0) PDF(0) 万方引用(0)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倡导的“人、地球、繁荣、和平、伙伴关系”五大宗旨高度契合。中国构建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绿色发展既是目标导向也是引领手段。近年来,“竞争”逐渐成为美国对华战略调整的主基调,美国等西方国家围绕“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科技竞争”等议题针对中国展开制衡,强化其非对称的遏制能力。面对非对称竞争,绿色发展将何去何从?为此,阐述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兴起及其中国化发展,分析了当前绿色发展所面临的来自西方“体系性的竞争”等多重挑战,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更多
  • 构建面向30·60的新型电力系统 ——中国电力4.0的思考

    2021,4(6): 534-541 ,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1.06.002

    HTML(0) PDF(0) 万方引用(0)

    实现“双碳”目标,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图伟业。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推动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分析了中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对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意义,从全面数字化、电网平台化、电源分散化、配网有源化、边界交融化、调度智能化、储能要素化、价格市场化和改革适应化等九个维度完整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的特征,提出了以“中国电力4.0”概念为引领,统筹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发展的倡导和呼吁。

    更多
  • 双向互动 ——当“碳中和”遭遇中美战略竞争

    2021,4(6): 542-548 ,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1.06.003

    HTML(0) PDF(0) 万方引用(0)

    “碳中和”是涉及技术变革、能源革命、生产方式更新的全经济规模的革命。在中美进入战略竞争的历史阶段,“碳中和”与中美战略竞争将长期呈现双向互动的局面,“碳中和”影响中美战略竞争走向,同时“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也受中美战略竞争关系约束。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碳中和”拓展了中美战略竞争边界,增加了中美在贸易、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冲突风险,并可能导致中美陷入相互指责的漩涡,进一步破坏中美政治互信,造成气候问题意识形态化;二是“碳中和”为中美战略竞争提供“缓冲带”,围绕“碳中和”开展的中美气候外交有望成为当下中美外交取得进展的有力抓手,并在长期作为稳定中美关系的重要支点;三是中美战略竞争也将影响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关系“碳中和”能否以较低成本、较快速度、较大收益的方式实现。

    更多
  • 基于三维分析框架的中国碳中和政策体系研究

    2021,4(6): 549-559 ,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1.06.004

    HTML(0) PDF(0) 万方引用(0)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各国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中国提出了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这需要政府进一步制定目标规划,完善政策体系以积极引导。从政策作用领域、政策工具和政策客体三个维度构建了碳中和政策体系的三维分析框架,并通过对2007—2021年的74份碳中和相关中央政策文本进行多维度内容分析发现,中国当前的碳减排和碳中和政策体系较为全面地涵盖了能效提升、零碳能源和负排放等重点领域,对供给型政策工具、需求型政策工具和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使用较为均衡,且基本匹配了包括政府、企业和组织、公众等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的角色和功能,但也存在政策集中于能效提升领域,对零碳能源和负排放技术的关注不足,以及政府约束性机制较多而市场机制较弱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后续碳中和政策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相应建议。

    更多
  • 碳中和背景下美国回归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影响及中国应对

    2021,4(6): 560-567 ,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1.06.005

    HTML(0) PDF(0) 万方引用(0)

    碳中和背景下,中美两国的竞合关系将显著影响全球气候行动。拜登政府上台后对内对外气候行动均锚定1.5 ℃目标,通过重返《巴黎协定》、召开领导人气候峰会等举措重新领导全球气候治理,重视气候投融资并多渠道寻求能源系统的多边合作。虽然应对气候变化有望成为中美目前极少数合作的亮点,但美国可能通过加强与传统盟友合作、酝酿碳边境调节机制等措施提高对中国气候行动的要价。中国可从加速制定“3060”双碳目标路线图、完善碳定价机制的国内行动,强调中美气候互利互信底线、拓展中欧气候合作深度的双边互动,以及加强南南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多边联动三方面行动加以应对。

    更多
  • 碳中和背景下欧亚地区国家能源转型的动向与展望

    2021,4(6): 568-574 ,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1.06.006

    HTML(0) PDF(0) 万方引用(0)

    碳中和背景下,世界多国对气候变化问题形成共识,俄罗斯等欧亚地区国家与时俱进,在战略层面明确表态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出明确的清洁电力目标,在实践层面加快技术引进、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拓展氢能开发和能源通道建设。欧亚国家具备转型的显著动能,包括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禀赋、全球能源技术发展、自身较强的能源产业基础、邻近区域的示范与带动作用等。同时,区域国家仍面临一系列突出阻碍,包括对化石能源资源的路径依赖、部分国家的动荡政局、区域国际关系波动及全球能源博弈等。在新时期,中国与欧亚国家能源转型合作的着力点应放在清洁能源产业和跨国电力互联互通建设,建议采取贸易先导—技术跟进—共同开发的顺序,持续推动以中俄为中心的地区多边合作。

    更多

智能电网

  • 基于充电功率场景模型的电动汽车负荷建模

    2021,4(6): 575-584 ,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1.06.007

    HTML(0) PDF(0) 万方引用(0)

    电动汽车等新基建的持续高速发展为电力系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传统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带来新命题,研究电动汽车负荷建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电动汽车历史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充电功率场景模型的电动汽车负荷建模方法,基于充电关键变量,建模考虑充放电各关键变量随机性和相关性的联合分布模型,并通过吉布斯采样生成电动汽车功率场景,聚合得到电动汽车负荷曲线。最后,采用电动汽车实际充电功率数据验证了文章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更多
  • 考虑灵活性需求与风电相关性的电力系统实时调度模型

    2021,4(6): 585-594 ,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1.06.008

    HTML(0) PDF(0) 万方引用(0)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的接入,电网结构形态和运行形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实时调度中对灵活性的需求更加迫切。在分析灵活性需求与分布鲁棒优化特点的基础上,采用椭球集考虑风电出力的相关性,基于椭球集合与瓦瑟斯坦距离的不确定集,提出一种考虑灵活性需求的电力系统分布鲁棒实时调度模型,通过优化机组基准运行点、分配因子与灵活性区间,实现最不利概率分布下的机组运行与灵活性综合成本期望最低的目标。采用分段线性化、对偶理论与凸壳机会约束转化方法对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最终应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算法高效求解此问题。以调整后的IEEE 14节点电力系统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证明提出的不确定集保守程度更低,实时调度模型能更加准确地考虑灵活性需求。

    更多

能源经济

  • 基于KNN和RF结合的供热机组热负荷预测研究

    2021,4(6): 595-601 ,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1.06.009

    HTML(0) PDF(0) 万方引用(0)

    电负荷和热负荷具有较强的耦合性,热负荷需求的准确预测对于预测电负荷进而让供热机组更好地进行深度调峰辅助服务报价工作具有重要作用。经多种算法对比研究表明,基于最邻近结点和随机森林的集成预测算法(KNN-RFAverage)具有很好的回归性能和较低的计算复杂度。特别是在面对热负荷存在极端波动的情况下,采用该算法进行热负荷预测可以保持鲁棒性,为有效解决连续多点热负荷预测、机组供热面积及用热习惯发生变化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更多

清洁能源

  • 海上换流站直流侧暂态过压应力抑制策略有效性分析

    2021,4(6): 602-614 ,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1.06.010

    HTML(0) PDF(0) 万方引用(0)

    欧洲北海等地区已经建设了多条基于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海上风电并网工程,中国近些年也加速了该技术的工程实践。由于柔直系统阻尼低,直流侧暂态过电压、过电流发展快,需要采取必要的暂态应力抑制措施,降低对海上平台设备的技术要求,在尽可能减少设备尺寸的同时,保证足够的设备安全裕度。重点围绕暂态过电压应力,首先总结了海上柔直换流站直流侧暂态过电压应力的类型和关键指标,分别针对对称单极和对称双极结构系统,介绍了直流侧设备上承受过电压应力的机理,并梳理了影响直流侧过电压应力的主要因素。其次,总结了海上换流站直流侧过电压抑制策略,将其分为主动型抑制和被动型抑制两大类,其中主动型抑制措施包括功率不平衡抑制策略、直流耗能装置、电缆放电策略、保护加速和断路器快速跳闸策略以及组合策略等,被动型抑制措施包括优化接地方式、优化避雷器参数以及调整桥臂电抗位置等。最后,对相关暂态过压应力抑制措施进行了适用性、有效性和优缺点评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