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全球能源互联网期刊信息服务平台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贺之渊等:不同桥臂电抗配置海上风电柔直换流站暂态应力与绝缘配合对比

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

不同桥臂电抗配置海上风电柔直换流站暂态应力与绝缘配合对比

李元贞*,袁艺嘉,孔明,孙宝宝,杨杰,贺之渊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发表在《全球能源互联网》2022年第3期“新型配电系统智能感知、分析与优化运行”专题上,欢迎点击品读。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项目(SGGR0000ZLJS1900608)资助。

文章导读

近年来,中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增长迅速,截至2021年底,累计海上风电并网容量达593万kW。中国目前近海风电开发程度已较高,未来深度开发空间相对有限,与之相比,远海风电是未来风电发展的“潜力股”。柔性直流输电已成为当前远海风电并网的首要解决方案,也是目前国际上唯一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大规模远海风电并网方案。而暂态电气应力分析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设计的重要一环,其将直接决定海上换流站的设备暂态应力技术规范,并影响海上换流站平台尺寸、重量等指标。已有的研究文献鲜有对不同桥臂电抗配置方案换流站暂态应力的研究,大多数暂态应力分析研究假定桥臂电抗位于换流阀交流侧,本文以对称单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针对桥臂电抗交流侧、直流侧两种配置方案,对比分析了海上柔性直流换流站暂态电气应力,以明确不同方案对设备的关键技术要求,为工程实施提供技术指导。

文章亮点

1)分析了不同桥臂电抗器配置方案,重点针对交流侧配置和直流侧配置搭建了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系统PSCAD/EMTDC仿真模型; 

2)对海上换流阀交流侧单相接地、两相短路,换流阀直流侧母线接地等关键性故障暂态应力产生机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并进行仿真分析;

3)结合暂态应力分析结果,提出了桥臂电抗器交流侧配置和直流侧配置在工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摘要

全球海上风电柔性直流并网工程总容量已达10GW,随着单位投资成本不断降低,柔性直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是远海风电并网工程的首选方案。由于海上换流站交流电网主要由风电场构成,其暂态电气应力相比陆上换流站有所不同;此外,不同桥臂电抗配置方案会产生不同暂态电气应力。为此,重点针对对称单极系统,对比分析了阀交流侧和直流侧两种桥臂电抗配置方案海上换流站的暂态电气应力。通过建立PSCAD/EMTDC仿真模型,详细分析了海上换流阀交流侧单相接地、两相短路等关键性故障暂态应力特性差异与产生机理,并对主要设备操作过电压与绝缘耐受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直流侧配置方案将显著减小换流阀瞬态电压、电流应力,但暂态应力耐受能力要求更高。

主要内容

在现有的工程设计中,桥臂电抗一般配置在换流阀的交流侧如图1 a);近些年来,海上风电并网工程逐步将桥臂电抗配置于换流阀的直流侧如图1 b),以整合桥臂电抗与平波电抗的功能;此外,还有一种双侧桥臂电抗配置方案如图1 c),即在换流阀的交直流侧均配置有桥臂电抗器。

⬆ 图1  不同桥臂电抗配置方案

两种桥臂电抗配置方案所设置的故障总体相同,主要区别集中在换流阀区域,图2 a)是桥臂电抗交流侧配置方案故障示意,图2 b)是桥臂电抗直流侧配置方案示意。后文中提到方案1均为桥臂电抗器交流侧配置,方案2均为桥臂电抗器直流侧配置。

⬆ 图2  阀区关键故障示意

对于桥臂电抗器交流侧配置方案1,阀交流母线两相短路故障会造成换流阀直接短路,造成严重的换流阀瞬时过电流,可达数百kA,严重危及设备安全,其对应的故障电流通路示意如图3 a)所示。对于桥臂电抗器直流配置方案2,也会造成阀短路,但是由于桥臂电抗器位于阀直流母线侧,瞬态过流峰值将大大降低,其对应的故障电流通路示意如图3 b)所示。

⬆ 图3  阀交流母线两相短路故障机理

图4是两种桥臂电抗配置方案阀交流母线两相短路故障仿真结果。如图4 a)所示,交流侧配置方案1故障瞬间桥臂电流达到226kA;直流侧配置方案2几乎不会出现过流应力,但会造成电抗器端间出现过电压,峰值电压约250kV,约为交流侧配置方案的2倍。因此,在采用交流侧配置方案时,阀厅布局需要考虑阀交流母线间距,以避免此类故障发生。

桥臂电流

电抗器端间电压

a) 阀交流母线两相故障暂态应力(方案1)

a)桥臂电流

b)电抗器端间电压

b) 阀交流母线两相故障暂态应力(方案2)

⬆ 图4  阀交流母线两相短路故障仿真

对于桥臂电抗器交流侧配置方案1,故障发生后换流阀闭锁前,一方面海缆对接地点进行放电,另一方面故障相上下桥臂投入的子模块经过上下桥臂电抗器、故障点向非故障极电缆进行充电,如图5 a)所示,由于电缆对地电容相对较小,非故障极迅速出现过压,阀闭锁后,阀对非故障极电缆充电回路被阻断,非故障极电压不再上升,后续过程主要由阀交流侧电压决定。

对于桥臂电抗器直流侧配置方案2,阀闭锁前后机理与方案1类似,其对应的故障回路如图5 b)所示。由于桥臂电抗器位于直流侧,故障回路中仅下桥臂电抗器在故障回路中,相同条件下非故障极海缆充电电流大于方案1。同时,桥臂电抗端间暂态过电压是方案1的2倍左右。换流阀闭锁瞬间,若桥臂电流为正(参考方向由正极到负极),故障极所有子模块电压将作用在非故障极海缆等效电容与桥臂电抗器之间,此时桥臂电抗器端间电压达到最大。

⬆ 图5  阀直流母线接地故障机理

图6 a)和图6 b)给出了2种方案下阀直流母线接地故障仿真结果。由于阀直流母线和直流极线为等电位,交流侧配置方案1故障后直流极线电压直接被钳位至零电位,桥臂过流略有增大,桥臂电抗器端间暂态过电压峰值约100kV。直流侧配置方案2故障后由于回路仅包含非故障极桥臂电抗,桥臂瞬时电流峰值变化幅值约是方案1的2倍;同样,故障瞬间桥臂电抗端间电压也大概为方案1的2倍。闭锁瞬间,桥臂电流为正,桥臂电抗端间电压出现严重的瞬时过电压,峰值可达400kV。

桥臂电流

电抗器端间电压

a) 阀直流母线接地故障暂态应力(方案1)

桥臂电流

电抗器端间电压

a) 阀直流母线接地故障暂态应力(方案2)

⬆ 图6  阀直流母线接地故障仿真

本文引文信息

李元贞,袁艺嘉,孔明,孙宝宝,杨杰,贺之渊. 不同桥臂电抗配置海上风电柔直换流站暂态应力与绝缘配合对比[J]. 全球能源互联网,2022,5(3):301-310.

LI Yuanzhen, YUAN Yijia, KONG Ming, SUN Baobao, YANG Jie, HE Zhiyuan. Comparison Study on Transient Stresses and Insulation Coordination on Offshore VSC-HVDC Converter Station Considering Different Arm Reactor Arrangements [J].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2022, 5(3): 301-310 (in Chinese).

 研究团队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研院)是国家电网公司直属高端研发机构,重点开展特高压电网装备、智能电网高端设备的研究开发。多年来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线,围绕特高压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直流电网等领域,持续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究,取得了系列重大创新性成果。先后研制了静止无功补偿器、可控串联补偿器、可控并联电抗器、 ±1100kV/±8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阀、±320kV/1000MW柔性直流换流阀、±200kV直流断路器、220kV统一潮流控制器、±500kV/3000MW柔性直流换流阀、±500kV直流断路器等一系列高端电力设备。

智研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人,中央直接联系高级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贴专家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2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2021年,研究团队被授予“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自成立以来,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 项,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一等奖 1 项,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三等奖 3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11 项;获中国专利金奖 2 项、优秀奖 4 项;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 284 项(含国际专利 10 项);牵头制定国际标准 5 项、参与制定 12 项;出版学术著作 6 部,发表 SCI/EI 论文 236 篇。

作者简介

李元贞

工学硕士,研发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控制与保护

E-mail: 

724095084@qq.com

编辑:张宇

审核:周舟

《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文期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重要指示精神而创办,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重点培育的科技期刊,致力于通过发表能源电力、先进信息、气变环境、经济社会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推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期刊面向全球公开发行,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DOAJ 数据库等收录。期刊审稿速度快,平均周期2个月,不收取版面费并设有优厚稿酬。优秀论文作者有机会受邀出席联合国、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IEEE、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等国际组织和学术团体举办的学术活动。

诚邀各位专家赐稿交流。

郑重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相关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本网站作品,需包含本网站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并在文首注明《全球能源互联网》原创。 个人请按本网站原文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