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源-荷影响下配电网运行不确定性量化理论方法与应用展望
发布时间:2022-06-01
王晗1,徐潇源1*,严正1,惠红勋2,方晓涛1
(1.电力传输与功率变换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2.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
原文发表在《全球能源互联网》2022年第3期“新型配电系统智能感知、分析与优化运行”专题上,欢迎点击品读。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7136,52107116)资助。
文章导读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再电气化负荷接入配电网促进了能源的低碳化生产与消费,也引入了大量的源-荷不确定性因素,给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挑战。为量化评估随机源-荷的影响,该文从配电网源-荷不确定性因素建模出发,提出了涵盖不确定性表征和灵敏度分析的配电网运行不确定性量化理论框架。在不确定性表征方面,从计算效率和准确性出发,总结了现有基于高保真度模型和低保真度模型的不确定性表征方法,并提出了基于多保真度模型的不确定性表征方法;在灵敏度分析方面,引入了基于方差、面积和距离的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并对比了不同灵敏度分析方法的特点与适用场景。通过展望所提不确定性量化理论在耦合系统中的应用,以期为多时间尺度运行下耦合系统的不确定性分析研究提供方法支撑。
文章亮点
1
从配电网源-荷不确定性因素建模出发,针对不确定性量化科学中的前向不确定性传播问题和逆向不确定性评估问题,提出了涵盖不确定性表征和灵敏度分析的配电网运行不确定性量化理论框架。
2
展望了所提不确定性量化理论方法在耦合系统(如综合能源系统、交通网-配电网耦合系统)中的应用,以期为多时间尺度运行下耦合系统的不确定性分析研究提供方法支撑。
主要内容
不确定性因素建模
以随机源-荷作为输入随机变量,以配电网运行者所关注的相关指标作为输出变量,本文在不确定性因素建模方面涵盖了不确定性环境下配电网运行状态的表达、不确定性因素的边缘分布、不确定性因素的相关性三个方面内容。
不确定性量化理论方法
不确定性量化(UQ)是实现不确定性环境下系统输出特征表征和输入因素影响评估的科学,主要包括两类研究问题:(1)前向不确定性传播问题:指输入不确定性因素在系统内传播后,系统输出响应特征的量化表征问题;(2)逆向不确定性评估问题:指获得系统输出响应特征量后,对输入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评估与参数校正问题。从上述两类研究问题出发,本文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不确定性量化理论框架,包括不确定性表征和灵敏度分析两个环节。

⬆ 图1 配电网运行不确定性量化理论框架
✦
(1)不确定性表征方法
✦
本文从计算效率和准确性两方面出发,总结了现有基于高保真度模型和低保真度模型的不确定性表征方法,并提出基于多保真度模型的不确定性表征方法。

⬆ 图2 高保真度模型与低保真度模型对比
✦
(2)灵敏度分析方法
✦
本文总结了几种常用的全局灵敏度分析(GSA)方法,可分为基于方差、面积和距离的GSA方法,并对比了不同GSA方法的特点及其在配电网运行不确定性量化研究场景中的可用性。

⬆ 图3 基于PDF的差异面积示意图

⬆ 图4 基于CDF的差异面积示意图

⬆ 图5 基于CDF的K-S距离示意图
⬇ 表1 不同GSA方法对比

耦合系统中不确定性量化理论应用展望
随着能源转型战略的实施,以电力为主要媒介的耦合系统不断发展,并逐渐成为消纳绿色能源的关键范式。耦合系统各主体内含有特性各异的多重不确定性因素,伴随多时间尺度下耦合系统间的不断运行交互,多重不确定性因素的传播将直接影响耦合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未来可研究所提配电网运行不确定性量化方法在耦合系统中的应用,包括耦合系统内多重不确定性因素交互影响量化、耦合系统内不确定性因素间相关性的影响评估、考虑认知不确定性的不确定性量化理论研究等内容。
本文引文信息
王晗,徐潇源,严正,等. 随机源-荷影响下配电网运行不确定性量化理论方法与应用展望[J]. 全球能源互联网,2022,5(3):233-244.
WANG Han, XU Xiaoyuan, YAN Zheng, et al. Theoretical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for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oper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tochastic source-load[J].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2022, 5(3): 233-244(in Chinese).
研究团队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智能电网优化调度研究团队,以严正教授为核心,多名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组成的研究群体,研究团队成员40余人。主要面向智能电网优化调度和能源互联网运行与控制领域,以“能源-环境-体制-信息-产业”多要素协调为背景的能源互联网相关技术,在构架、理论、技术与应用等方面对能源互联网开展前沿性的研究。近年来在电力系统状态认知、优化调度与能量管理、电力市场及技术经济、可再生能源运行与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负责和参与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相关研究工作得到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等大力支持。团队通过总结多年的教学、科研、项目经验,积累形成编著和专著10余部,近五年发表SCI、EI期刊论文百余篇。
作者简介

王晗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不确定性量化,配电网-交通网耦合运行分析。


徐潇源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通信作者,E-mail:xuxiaoyuan@sjtu.edu.cn。
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不确定性分析,电力系统优化运行。
编辑:李锡
审核:周舟
《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文期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重要指示精神而创办,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重点培育的科技期刊,致力于通过发表能源电力、先进信息、气变环境、经济社会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推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期刊面向全球公开发行,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DOAJ 数据库等收录。期刊审稿速度快,平均周期2个月,不收取版面费并设有优厚稿酬。优秀论文作者有机会受邀出席联合国、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IEEE、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等国际组织和学术团体举办的学术活动。
诚邀各位专家赐稿交流。
郑重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相关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本网站作品,需包含本网站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并在文首注明《全球能源互联网》原创。 个人请按本网站原文转发、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