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全球能源互联网期刊信息服务平台

武汉大学姚良忠等:基于LSTM的锂电池储能装置SOC与SOH联合预测

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

基于LSTM的锂电池储能装置SOC与SOH联合预测

刘运鑫1,姚良忠1*,周金辉2,陈超2,柯德平1,廖思阳1,龚烈锋1,程帆1

(1.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2. 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文发表在《全球能源互联网》2022年第1期“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题欢迎点击品读。受浙江省电力公司科技项目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

文章导读

锂电池具有能量比高、循环寿命长和自放电率低等特点,在电网中作为储能电站的常用储能形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锂电池的老化,锂电池内阻增加,热失控等风险增大,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增大,而能量管理系统能够通过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SOC)与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 SOH)确保电池处于安全工作范围内。为实现SOC与SOH联合预测,本文从机理和数据角度分析了预测电压与表面温度的必要性,并分析了SOC与SOH的关联性。为提高预测精度,本文将锂电池储能装置电压、电流、表面温度、SOC与SOH的历史运行数据作为特征量,并提出采用LSTM来预测锂电池储能装置电压与表面温度在后续循环中的变化。在电压与温度预测值的基础上,通过LSTM深度学习网络来联合预测SOC与SOH在后续循环中的趋势。

文章亮点

1)分析了预测锂电池储能装置电压与温度的必要性和SOC与SOH的关联性;

2)所提出的预测方法在预测电压与温度变化时精度更高,并基于预测后续循环中的电压、温度曲线与充放电电流曲线,实现SOC和SOH的同时预测;相较于荷电状态的单独预测,提出的方法能够以较高的精度联合预测SOC和SOH。

主要内容

锂电池储能装置的电压、电流与温度是估计锂电池储能装置SOC和SOH的必要信息,经过对锂电池储能装置实测数据的分析,发现由于锂电池储能装置采取固定的恒流–恒压充放电方式,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流曲线相对稳定,而电压与温度曲线随着锂电池储能装置的老化,会出现较大的变化。

⬆ 图1 电压与温度曲线随循环次数增加的变化

SOC与SOH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且随着锂电池老化程度的增加,SOH对SOC的影响逐渐增加。相较于单独预测,对SOC与SOH进行联合预测能够提高预测精度。图2是SOH为76%时,考虑SOH影响与不考虑SOH影响时锂电池储能装置SOC的变化曲线。

⬆ 图2 SOC与SOH关联性分析

由于锂电池状态量具有长时依赖性,储能装置的SOC、UIT以及SOH均与锂电池的电压与温度有较强的关联性。故选取SOC、UIT以及SOH的历史运行数据作为输入,输出则为待预测循环过程中的电压与温度曲线。锂电池电压与温度曲线预测如图3所示。预测结果为未来10个循环中电压与温度曲线。预测模型包括LSTM模型、小波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模型。为比较3种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对预测曲线进行了局部放大。由图3(b)和图3(d)中的局部放大图与表1可知,LSTM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更为接近,证明了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小波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

⬆ 图3 电压与温度曲线预测结果

 表1 预测模型的RMSE和MAE

基于预测后续循环中的电压、温度曲线与充放电电流曲线,实现SOC和SOH的同时预测,根据图4的局部放大图与表2可知,本文所提出的SOC和SOH联合预测方法比SOC单独预测时精度更高。

⬆ 图4 SOC曲线预测结果

⬆ 图5 SOH曲线预测结果

 表2 SOC与SOH预测模型的RMSE和MAE

本文引文信息

刘运鑫,姚良忠,周金辉,等. 基于LSTM的锂电池储能装置SOC与SOH联合预测[J]. 全球能源互联网,2022,5(1):28-46.

LIU Yunxin, YAO Liangzhong, ZHOU Jinhui, et al. Joint Prediction of State of Charge and State of Health Based on LSTM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J].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2022,5(1):28-46 (in Chinese).

 研究团队

武汉大学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研究团队现拥有教授6名,副教授6名。在新能源并网与控制方面,近两年承担了“配电网分布式储能装置在线监测、运行状态智能评估和高效运检策略研究”、“兼顾消纳水平提升与主动支撑电网的新能源电站储能配置关键技术研究”、“MW级先进飞轮储能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科技项目。

作者简介

刘运鑫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锂电池储能状态评估

E-mail:

1411608546@qq.com

图片

姚良忠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发电与并网、规模化储能和氢能、需求响应和直流电网技术。通信作者

E-mail:

yaoliangzhong@whu.edu.cn

编辑:张宇

审核:周舟

郑重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相关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本网站作品,需包含本网站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并在文首注明《全球能源互联网》原创。 个人请按本网站原文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