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张耀坤等:基于三维分析框架的中国碳中和政策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7
基于三维分析框架的中国碳中和政策体系研究
张耀坤1,2,王永军3,杨成4,相均泳4*
(1.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3.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本文发表在《全球能源互联网》2021年第6期“碳中和背景下世界政治经济的演变与合作”专题上,欢迎点击品读。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困境与转型发展研究”(17CGJ024)资助。
文章导读
近年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多导致了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等各类气候问题,气候变化这一重要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该目标的实现对中国而言将是一个系统性、结构性的转型过程,要求技术、经济系统实现共同演进与变革,也就需要政府进一步地制定一系列目标、政策、行动和具体路径的组合来进行积极引导。基于此,本文构建了碳中和政策体系的三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中国现有碳中和相关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剖析了已有政策体系在针对碳减排的政策作用领域、政策工具和政策客体三个维度中呈现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政府制定和优化碳中和政策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文章亮点
(1)对当前碳中和政策体系依照能效提升、零碳能源、负排放技术等重要技术领域进行了细分,详尽而具体地针对每项技术领域的政策进行了分析,为未来政策设计方向提供了参考。
(2)构建了“作用领域-政策工具-政策客体”三位一体的分析框架,对国家层面的碳中和政策进行了多维度和成体系的分析。
摘要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各国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中国提出了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这需要政府进一步制定目标规划,完善政策体系以积极引导。本文从政策作用领域、政策工具和政策客体三个维度构建了碳中和政策体系的三维分析框架,并通过对2007—2021年的74份碳中和相关中央政策文本进行多维度内容分析发现,中国当前的碳减排和碳中和政策体系较为全面地涵盖了能效提升、零碳能源和负排放等重点领域,对供给型政策工具、需求型政策工具和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使用较为均衡, 且基本匹配了包括政府、企业和组织、公众等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的角色和功能,但也存在政策集中于能效提升领域,对零碳能源和负排放技术的关注不足,以及政府约束性机制较多而市场机制较弱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后续碳中和政策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相应建议。
主要内容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及自身研究对象,依据政策特征,从政策作用领域、政策工具和政策客体三个相互支撑和补充的维度出发,构建了碳中和政策体系的三维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 图1 碳中和政策体系三维分析框架
以2007年6月3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为起点,通过“北大法宝” 和万方法律数据库两个官方权威政策数据库,本文共选取收集了2007年6月至2020年7月之间,国家层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能源部、发改委等各部委)发布的与碳减排和碳中和密切相关的政策文件共计74篇。
碳中和相关政策的单维度分析:
x 维度:针对碳中和目标的各类技术领域政策

⬆ 图2 作用领域维度的政策频次统计
y 维度:各类政策工具的实施

⬆ 图3 政策工具维度的政策频次统计
z 维度:政策作用对象

⬆ 图4 政策客体维度的政策频次统计
三维分析框架下碳中和政策的二维交叉分析:
碳中和重点技术领域中的政策工具使用情况分析(xy):

⬆ 图5 政策作用领域中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
碳中和技术领域中政策作用对象情况分析(xz):

⬆ 图6 政策作用领域中的政策客体实施情况
针对各类政策客体的政策工具使用情况分析(yz):

⬆ 图7 对政策客体的政策工具实施情况
碳中和相关政策的三维交叉分析:

⬆ 图8 各类作用领域中针对政策客体实施的政策工具情况
整体而言,中国当前的碳减排和碳中和政策体系较为全面地涵盖了能效提升、零碳能源和负排放等重点领域,对供给型政策工具、需求型政策工具和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使用较为均衡,且基本匹配了包括政府、企业和组织、公众等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的角色和功能,这证实了中国当前取得的碳减排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和目标规划。然而,中国碳中和政策集中在能效提升领域,而对推进零碳能源技术和负排放技术的针对性举措较为匮乏。此外,针对政府发布的政策较多,而对企业、组织和公众的政策略显不足。
基于以上分析,未来中国的碳排放政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与补充。
1)加快零碳能源和负排放技术领域的目标规划和政策推进。
2)强化市场机制和消费侧等引导措施。
3)完善各类政策工具的平衡使用,重视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
本文引文信息
张耀坤,王永军,杨成,等. 基于三维分析框架的中国碳中和政策体系研究[J]. 全球能源互联网,2021,4(6):549-559.
ZHANG Yaokun, WANG Yongjun, YANG Cheng, et al. Research on Carbon-neutral Policy System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Framework [J].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2021,4(6):549-559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张耀坤
博士生
研究方向为碳中和政策及其经济社会影响
E-mail:
zhangyaokun18@mails.ucas.ac.cn


王永军
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太阳能中低温热利用,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E-mail:
wangxu124@163.com


杨成
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能源转型、能源政策
E-mail:
cheng-yang@geidco.org


相均泳
博士
研究方向为碳中和政策、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通信作者
E-mail:
junyongxiang@geidco.org
编辑:张宇
审核:周舟
郑重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相关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本网站作品,需包含本网站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并在文首注明《全球能源互联网》原创。 个人请按本网站原文转发、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