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全球能源互联网期刊信息服务平台

联研院邓占锋,宋小云等:适于PEM燃料电池的工业副产氢气纯化技术及其在电网中的应用前景

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

适于 PEM 燃料电池的工业副产氢气纯化技术及其在电网中的应用前景

宋小云*,白子为,张高群,徐桂芝,邓占锋,蔡林海

(先进输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发表在《全球能源互联网》2021年第5期“规模化储能技术进展及其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专题上。本文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项目(5419-202020249A-0-0-00)资助。

文章导读

寻求价廉环保、适于规模化生产的氢气制取方法是实现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氢燃料电池规模化并网发电应用的重要工作之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副产氢国家,具有利用副产氢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工业副产氢纯化被认为是中国燃料电池发展初期和中期的最佳氢源供给方案之一。PEM燃料电池对原料氢气的纯度要求极高,例如对CO和硫化物等的浓度含量要求分别在摩尔分数10-6级和10-9级,所以副产氢气的纯化技术是其大规模应用于PEM氢燃料电池的关键

文章亮点

(1)结合中国氢能发展规划,分析了工业副产氢在氢能总体发展中的定位;

(2)综述了工业富产氢气的种类及其市场容量,分析了用于PEM氢燃料电池的潜力;

(3)比较了不同氢气制取途径的经济性,包括:化石燃料制氢、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氢气纯化三种方式。

摘要

PEM氢燃料电池可提供灵活可控的清洁电力,其运行需消耗高纯度氢气,工业副产氢气纯化的制氢方式具有价廉环保的优势,在电网大规模应用中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目前中国主要的工业副产氢气来源及其市场容量,并分析了各类工业副产氢气的杂质特点。对照PEM燃料电池对原料气的纯度要求及各类杂质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综述了几种适于PEM燃料电池的副产氢气纯化技术及应用现状。最后,对工业副产氢气纯化后作为PEM燃料电池原料气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并在与其他制氢方式对比的基础上,展望了其在电网大规模应用的前景。

主要内容

据中国氢能联盟评估及预测,“碳中和”大背景下中国氢能发展的目标:未来近、中、远期,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的占比将逐渐提高。工业副产氢纯化获取高纯氢气的途径将成为PEM燃料电池发展初期和中期的重要供氢方案之一。

表1 氢能发展路线

图片

丙烷脱氢制丙烯副产氢中氢含量在60%~95%,副产氢气中含有少量氯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烃类、氧气、氮气、H2S等杂质。

表2 丙烷脱氢工业副产氢的杂质成分及含量

图片

氯碱工业副产氢气的含氢量超过92%,其中含有少量氯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烃类、氧气、氮气等杂质。

表3 氯碱工业副产氢的杂质成分及含量

图片

焦炉气中氢含量约为55%~60%,相比于上文介绍的副产氢气,焦炉副产氢中含氢量较少,杂质成分更复杂。

表4 焦炉气的组成

图片

PEM燃料电池原料氢苛刻的纯度指标对工业副产氢气纯化工艺和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纯化技术仍然面临着氢气纯度控制及其稳定性的考验。目前常用的有低温分离、膜分离、变压吸附,三种技术各有优缺点,应用中一般需要综合采用两种或多种分离技术。

表5 氢气纯化技术的工艺特点

图片

化石能源制氢价格最为低廉,工艺最为成熟,但其制备过程碳排放高。电解水制氢的氢气品质最好,但成本也是最高的。与其他制氢方式相比,工业副产氢纯化制氢方式的优势在于无化石原料参与且几乎不需额外资本投入,所获氢气在成本和减排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表6 不同制氢方式的氢气成本

图片

主要结论

1)工业副产氢的市场容量巨大,能提供百万吨级的氢气供应,可为氢能产业发展初期和中期提供低成本的分布式氢源。

2)工业副产氢气纯化制取燃料电池氢,在经济成本以及碳减排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是PEM燃料电池发展初期和中期最佳的供氢方案之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PEM燃料电池原料氢苛刻的纯度指标对工业副产氢气纯化工艺和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纯化技术仍然面临着氢气纯度控制及其稳定性的考验。

4)从近期和中长期看,随着副产氢气纯化技术以及大规模PEM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发电成本持续降低,未来副产氢气在电网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可观。进一步提升氢气纯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开发低成本、大规模的纯化技术,是副产氢气纯化技术的重点研发方向。

本文引文信息

宋小云,白子为,张高群,等. 适于 PEM 燃料电池的工业副产氢气纯化技术及其在电网中的应用前景[J]. 全球能源互联网,2021,4(5):447-453.

SONG Xiaoyun, BAI Ziwei, ZHANG Gaoqun, et al.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of industrial by-product hydrogen used i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power grids [J].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2021, 4(5): 447-453 (in Chinese).

研究团队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属科研单位,国内首家专业从事全球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和设备开发的高端研发机构。电力电子研究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

新型储能研究室致力于氢能、储热、压缩空气储能等领域的研究。开发了多种高储热密度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配方体系,建成了储热材料制备及测试平台,研制了国内首套储热模块及热能梯级利用测试平台,正在建设兆瓦级储/换热装置研究实验平台,固体蓄热测试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攻克了深冷液化空气储能工艺流程设计与技术,完成了张北10MW级工程的系统设计与优化,效率达50%以上,正在建设国内首套500kW压缩空气冷热电器综合利用实验平台,综合能效达70%。近3年主持国家氢能重大专项项目1项,攻克了电解制氢与新能源发电的协调控制技术,研制了国内首套适用于新能源发电的电解制氢实验平台,建立了氢安全分析技术体系,建成10kW氢发电实验测试平台。

作者简介

图片

宋小云

博士,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电网储能及氢能在电网中的应用

E-mail:

song_xy@mail.nankai.edu.cn

图片
图片

邓占锋

博士,教授级高工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电力电子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储能与能源转化、柔性输电技术

E-mail:

dengzhanfeng@geiri.sgcc.com.cn

图片
图片

徐桂芝

博士,教授级高工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电力电子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储能与能源转化、柔性输电技术

E-mail:

xuguizhi@geiri.sgcc.com.cn

编辑:张宇

审核:周舟

郑重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相关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本网站作品,需包含本网站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并在文首注明《全球能源互联网》原创。 个人请按本网站原文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