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全球能源互联网期刊信息服务平台

南瑞集团郭松等:考虑动态赋权的江水源热泵供能系统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

考虑动态赋权的江水源热泵供能系统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郭松1,2,冯澎湃1,2,胡文博1,2,徐辰冠1,2,肖晶3,徐荆州3

(1.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能效测评公司;3.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文章导读

江水源在区域供能系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江水源供能系统评价体系对指导实际工程的选型与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评价方法缺乏综合视角,且固定权重难以适应系统动态变化,评价结果不够准确客观。本文分析江水源供能系统工况特点,从技术、经济和环保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同时考虑不同场景运行的动态权值变化,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评价方法。

研究成果

1

根据具体情况,从技术、经济及环保三个方面构建江水源热泵供能系统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建立为4个层次,共有9类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

2

基于模糊评价对定性指标进行处理,利用信息熵值确定客观权值,再结合专家评价由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同时考虑不同场景运行下的动态权值变化,实现各指标的动态赋权。

主要内容

江水源热泵供能系统中水源热泵承担夏季空调冷负荷、冬季热负荷和全年生活热水负荷。供冷模式时,高温高压气体从压缩机排出,进入冷凝器后向江水释热,导热介质膨胀成为低温低压液体吸收制冷用水热量,达到制冷目的。供热模式时,高温高压气体从压缩机排出,进入冷凝器后向供热水释放热量,形成高温高压液体,使供热水温度升高,达到制热目的。导热介质膨胀成为低温低压液体吸收江水的热量。为了提高江水源热泵供能系统的经济性和环保性,接入可再生能源和储能器件,由可再生能源对江水源热泵系统进行供能,如图1所示。

图片

⬆ 图1 江水源热泵供能系统工作示意图

根据江水源热泵供能系统具体情况,从技术、经济及环保三个方面构建江水源热泵供能系统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建立为4个层次:目标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其中,技术方面有3类二级指标:资源条件、工艺技术水平、效率指标。根据系统换热原理,资源条件选择江水流量、江水水温、江水水质;工艺技术水平选择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能源管理自控系统、能源输送管网布置;效率指标选取水泵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经济方面有4类二级指标:建设投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不确定性分析。建设投资包括建设工程费、设备购置费、设备安装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盈利能力包括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指标。偿债能力以资产负债率和借款偿还期进行分析与衡量。不确定性分析用盈亏平衡和敏感性进行评定。环保方面有减排能力、环境影响,减排能力通常指CO2年排放量、NOx年排放量;环境影响选取江水温度变化和噪声进行分析。江水源热泵供能系统技术经济评价综合指标体系构建如图2所示。

图片

⬆ 图2 江水源热泵供能系统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现有固定赋权评价方法难以适应江水源热泵供能系统在不同运行场景下呈现的随机性和动态变化特性。经济指标方面,当系统越接近于满负荷运行时,其清洁能源消纳越高,经济性越好,经济指标对总体评价结果的贡献越大。技术指标方面,系统投入运行设备越多,能源利用率越高,系统的技术性越好,技术指标对总体评价结果的贡献越大。环保指标方面,系统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越高,环保指标数值越优。

本文对长江沿岸地区某江水源热泵供能系统示范工程进行评价应用,验证了提出的评价方法与实际情况相符。该示范工程的4种项目设计方案如图3所示。

图片

⬆ 图3 项目设计方案概况

本文引文信息

郭松,冯澎湃,胡文博,徐辰冠,肖晶,徐荆州. 考虑动态赋权的江水源热泵供能系统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 全球能源互联网,2021,4(5):516-524.

GUO Song, FENG Pengpai, HU Wenbo, XU Chenguan, XIAO Jing, XU Jingzhou.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of river source heat pump energy supply system considering dynamic weighting[J].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2021, 4(5): 516-524(in Chinese).

研究团队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能效公司主要从事综合能源系统及售电市场、电网能效提升及评估技术、电能替代技术及系统集成、能源信息管理平台、云服务及能源大数据等方面的研究。连续五年牵头国网公司用电与能效领域科技项目,获得多项国网公司,湖北省、内蒙古等省部级以及南瑞集团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80余篇,受理专利100余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9项,参与编制国家标准5项,参与编制国网企业标准10余项。

作者简介

图片

郭松

高级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状态估计及能效评估

E-mail:

guosong@sgepri.sgcc.com.cn

图片
图片

冯澎湃

工程师

从事新能源电力工程及能效评估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E-mail:

fengpengpai@sgepri.sgcc.com.cn

图片
图片

胡文博

工程师,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电力工程及能效评估

E-mail:

huwenbo@sgepri.sgcc.com.cn

编辑:张鹏

审核:周舟

郑重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相关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本网站作品,需包含本网站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并在文首注明《全球能源互联网》原创。 个人请按本网站原文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