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全球能源互联网期刊信息服务平台

“双十一”重磅来袭:一场能源电力领域高端智慧盛宴值得您的期待!

11月11日,2020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将在北京隆重开幕。大会主旨报告围绕“能源电力转型与数字化”主题,汇集能源电力及数字化领域的两院院士、科学家、企业家等顶级智力资源,组成强大阵容,为您呈现一场精华盛宴。

“液态阳光甲醇”、“城市大脑”、借助“电建云”打通“任督二脉”、“碳中和”等等,相信总有一场报告将激荡您的脑力,刷新您的认知,不负您的期待!


邓建玲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转型是全球能源发展的永恒主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全球能源转型带来新的挑战。与此同时,数字化浪潮势不可挡,以数字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颠覆了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这场能源电力高端交流平台上,邓建玲总经理又将从哪些方面阐述对《能源转型的机遇和挑战》的理解?敬请关注。

薛其坤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

作为科技创新之源,基础研究关乎我国源头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的提升,决定着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进程,对促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身为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薛其坤院士对如何加强基础研究、促进人才培养和数字化转型有话要说。简言之,基础研究、数字化转型都离不开更加尖端的人才。

陈国平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现代电力系统面临安全运行风险大,调节能力不足,电力供应保障难,认知、控制、故障防御难等一系列挑战,那么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从而适应能源清洁转型的需要?陈国平总工将结合现代电力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就电力系统发展和学术研究的体系性思考,为大家进行“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重构”的解读。


李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将太阳能转化为可储存、可运输的燃料(太阳燃料)被认为是科学界“圣杯”式的难题。而李灿院士及其团队在这一领域已从基础科学研究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实践。那么如何才能合成太阳燃料?还需要解决哪些难题?进而实现保护地球家园、实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途径呢?《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储能:绿色氢能与液态阳光甲醇》的报告将为您拨开心头迷雾。

王坚

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加速向各领域广泛渗透,建设智慧城市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时代潮流。在“城市大脑让城市会思考,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下又存在哪些弊端?王坚院士将围绕《城市大脑:城市从电气化到数字化》带您了解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姚强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打通“任督二脉”在养生学的角度是指真气沿着通畅的任督脉自然循行。那么中国电建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力建设企业,又是如何引入“任督二脉”理念,推动传统工程企业步入数字时代的呢?姚强副总经理将以《新基建新业态新动能 中国电建数字化转型探索》为题,聚焦中国电建产业数字化转型五大核心领域,为您找到打通企业“任督二脉”的秘籍。

张希良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教授

如何在全球实现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即碳中和?研究认为,中国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际上就是要努力实现以1.5摄氏度目标为导向的长期深度脱碳转型路径。而“十四五”低碳转型目标、政策和实施效果,对实现减排目标至为关键。张希良教授将在报告中给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能源路径分析,关乎你我,不容错过。

以上精彩主旨报告环节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郭剑波主持。

受疫情影响,本次年会创新交流形式,以“一地集中、多地延展辐射”“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于11月5—25日在全国14个城市先后举办32场学术活动,包括主会场开幕式和主旨报告1场、颁奖授牌仪式5项、主题活动5场、专题研讨会20场、2020年电力科技成就展示(线上)1场,近20位院士和300多位专家作精彩报告。形成以北京主会场为中心,多地互动,覆盖全国的新格局,有效放大年会的社会效应,进一步推动我国能源电力科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