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李政:能源低碳转型与气候变化
发布时间:2019-11-18
【编者按】气候变化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全球性挑战,能源低碳转型是《巴黎协定》框架下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最重要部分,电力工业低碳化发展又是其中的核心内容。本刊编辑部征得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教授同意,分享题为《能源低碳转型与气候变化》的精彩报告。报告对比2019版《BP世界能源展望》介绍了世界最新能源现状和转型情景,介绍了《巴黎协定》主要内容和最新动向,并分享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在中国能源低碳转型和电力工业低碳化发展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欢迎关注! |


































作者简介 |
【编者按】气候变化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全球性挑战,能源低碳转型是《巴黎协定》框架下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最重要部分,电力工业低碳化发展又是其中的核心内容。本刊编辑部征得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教授同意,分享题为《能源低碳转型与气候变化》的精彩报告。报告对比2019版《BP世界能源展望》介绍了世界最新能源现状和转型情景,介绍了《巴黎协定》主要内容和最新动向,并分享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在中国能源低碳转型和电力工业低碳化发展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欢迎关注! |


































作者简介 ![]() 李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原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系主任,现任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1981年考入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1986和1988年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8年末至1992年初在国营骨干企业哈尔滨汽轮机厂设计研究所工作,任助理工程师和工程师。1992年到1994年在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攻读博士,1994年底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在清华大学热能系任教,2000年聘任教授,2007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是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北京电机工程学会理事,国家能源局煤炭清洁利用咨询专家,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可持续天然气研究所国际专家委员会委员,法国道达尔公司CCUS科学委员会委员,国际能源转型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热动力设备及系统数学模型与仿真,火电厂及燃气轮机仿真、状态监测、运行优化,能源系统分析与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主持过多项国家973、863和科技攻关项目课题,系统地发展了循环流化床动态建模理论和实时仿真方法,研制出国际首台135MW再热循环流化床电站动态培训仿真装置,主持完成了世界首台超临界600MW CFB国家示范工程建模与仿真研究,正在进行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动态模型和仿真装置研发。目前主持多项国家级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发表学术文章300余篇,主编及参编学术著作10余部,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一等奖2项及其他多项省部级奖励。 编辑:张鹏 审核:白恺 |
李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原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系主任,现任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1981年考入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1986和1988年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8年末至1992年初在国营骨干企业哈尔滨汽轮机厂设计研究所工作,任助理工程师和工程师。1992年到1994年在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攻读博士,1994年底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在清华大学热能系任教,2000年聘任教授,2007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是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北京电机工程学会理事,国家能源局煤炭清洁利用咨询专家,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可持续天然气研究所国际专家委员会委员,法国道达尔公司CCUS科学委员会委员,国际能源转型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热动力设备及系统数学模型与仿真,火电厂及燃气轮机仿真、状态监测、运行优化,能源系统分析与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主持过多项国家973、863和科技攻关项目课题,系统地发展了循环流化床动态建模理论和实时仿真方法,研制出国际首台135MW再热循环流化床电站动态培训仿真装置,主持完成了世界首台超临界600MW CFB国家示范工程建模与仿真研究,正在进行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动态模型和仿真装置研发。目前主持多项国家级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发表学术文章300余篇,主编及参编学术著作10余部,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一等奖2项及其他多项省部级奖励。
编辑:张鹏
审核:白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