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何正友:城市交通能源互联网的构想与关键问题
发布时间:2019-08-21
2019年8月20日,以“能源战略与能源互联网”为主题的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下称专委会)首届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会议由专委会主办,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国网信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全球能源互联网》编辑部、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协办,分为一个主论坛和四个平行分论坛。 在主论坛上,西南交通大学何正友教授作了题为“城市交通能源互联网的构想与关键问题”的精彩报告,小编征得专家同意,与您分享。 报告专家介绍 ![]() 何正友 西南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轨道交通与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与稳定高效供电技术研究。现任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交通)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茅以升铁道科技奖、詹天佑铁道科技奖、四川省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四川省国际合作基地学术带头人。现为IET Fellow、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工数学专业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委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 团队介绍 由何正友教授负责的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以钱清泉院士为团队顾问。依托于国家重点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团队。团队同时为四川省国际合作基地、智能化牵引供电四川省青年创新团队。团队将电力系统理论与信号处理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交叉结合,重点解决能源电力系统与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当前热、难点问题!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团队开发了首台大功率无线供电轨道交通系统(≥500kW)及试验平台,系统揭示了高铁机车-牵引供电网耦合振荡机理及抑制技术(在40余条线路应用,成果鉴定为国际领先),高铁再生制动能量储存与综合利用系统平台,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监测与控制系统(并在多个城市应用),高速铁路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平台(在京沈试验,京张试运行)、城市交通能源交互模拟平台。团队承担了3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课题,20余项省部级项目,铁路总公司/中车/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项目50余项。 团队现有研究人员15人,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其中: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四川省千人/万人计划入选者3人、西南交通大学雏鹰学者3人。博士研究生32人、硕士研究生113人、海外留学生8人。 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有: 1 城市交通能源互联网 2 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及应用 3 轨道交通供电稳定性、电能质量与节能技术 4 轨道交通供电可靠性与健康诊断 |






























编辑:李锡
审核:白恺
郑重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相关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本网站作品,需包含本网站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并在文首注明《全球能源互联网》原创。 个人请按本网站原文转发、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