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全球能源互联网期刊信息服务平台

国网浙江经研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双碳”背景下区域电力-氢能系统协同优化规划

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

国网浙江经研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双碳”背景下区域电力-氢能系统协同优化规划

“双碳”背景下区域电力 - 氢能系统协同优化规划

文凡1,陈彦佐1,车佳辰1,徐华池2,林瑞霄2*

(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2.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文章导读

氢能既可以在源端支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又能在负荷端实现钢铁、水泥、石油化工等难脱碳行业的深度脱碳,能在共同支撑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与电力高效互补协同,实现1+1>2的效果。电力系统和氢能系统均非常复杂,两个系统之间的互动更增加了复杂度。因此,将电力和氢能系统作为整体进行协同规划,对于未来电力-氢能系统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运行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相关研究较为缺乏。本文通过建立电力-氢能系统的协同优化规划模型,并应用模型到浙江省,为浙江省及其他区域的电-氢系统“双碳”路径规划提供参考方案。

文章亮点

1)建立了一种以小时为时间颗粒度的区域电力-氢能系统协同优化规划模型,并应用模型得到了浙江省电力-氢能系统从当下到碳中和过程中装机和运行方式的优化发展路径;

2)提出了“双碳”背景下浙江省大规模推广氢能应用的临界时间点为2040年左右;

3)提出了未来氢能对电力系统提供灵活性的主要路径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高峰时制氢——大规模长周期储氢——应用于非电力行业”。

摘要

电力系统脱碳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而氢能可与电力高效互补协同,共同支撑“双碳”目标,这两个复杂系统的协同规划有重要意义。研究建立了一种以小时为时间颗粒度的区域电力-氢能系统协同优化规划模型,并应用模型对浙江省电力-氢能系统迈向零碳的协同发展路径进行了优化规划,得到了电力-氢能系统的协同方式,对浙江省及其他区域的“双碳”路径规划有参考意义。优化结果表明,从系统减碳成本优化的角度建议浙江省2040年之前重点进行电力系统脱碳,2040年后进行电力-氢能系统的协同脱碳,且氢能系统主要通过制氢-储氢-应用于非电力行业为电力系统提供灵活性,主要发挥长周期调节作用。

主要内容

模型典型架构以浙江省资源禀赋及其特点为例搭建,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电力-氢能系统各不相同,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模型内包含的元素及其输入输出关系。模型以系统内总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并以碳价的方式考虑了碳排放带来的成本。模型以小时为时间颗粒度,以逐时电力平衡、氢量平衡、碳排放总量约束为主要约束,求解规划区域内未来不同年份系统成本最优的容量配置和运行方式。

⬆ 图1  区域电力-氢能系统协同优化规划模型典型架构

到2060年,光伏、海上风电、核电逐步发展为浙江省的装机主力,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达到约84%,包含核电在内的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达到100%。

⬆ 图2  “双碳”背景下浙江省电源装机的优化结果

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的提高,储能和氢发电的装机容量以及与电源装机容量之比均逐年提高。分技术看,抽水蓄能电站始终是浙江省储能设施中的主力,且还需要大力发展;电化学储能的装机容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所需总量相对较小;氢发电的装机到2040年后需要有一定的发展。

⬆ 图3   “双碳”背景下浙江省储能和氢发电装机的优化结果

浙江省在2040年之后开始规模化推广电解水制氢及绿氢应用。用于发电的氢占比不高,到2050年最高上升到20%左右,而后随着氢在其他非电力领域应用量的增加,用于发电的氢量占比下降到2%以下。这体现了未来氢能系统与电力系统协同的一种可能较优的方式,即氢能系统主要通过电解水制氢-储氢-应用于非电力行业这一路径为电力系统提供灵活性。此外,从减碳的视角看,绿氢将优先应用于道路货运、化工、钢铁行业,而后再拓展应用到水泥、航运、航空。

⬆ 图4   “双碳”背景下绿氢在浙江省不同行业应用的优化结果

2040年前浙江省主要进行电力领域的脱碳;2040年后涉氢减碳领域开始通过绿氢应用脱碳,与电力领域脱碳产生协同效应,但电力领域脱碳速度仍然更快;2050年后主要进行水泥、航运、航空等难脱碳领域的深度减碳。

⬆ 图5  模型边界内的浙江省碳排放下降路径优化

浙江省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及零碳电力系统的运行呈现出如下特点:基荷主要由电力输入和核电提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峰值用于电解水制氢,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尖峰部分也由抽蓄及电化学储能吸收,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不足时由抽蓄、电化学储能及燃氢轮机发电作为补充。

⬆ 图6   2060年7月第1周浙江省电力系统运行优化结果

本文引文信息

文凡,陈彦佐,车佳辰,徐华池,林瑞霄. “双碳”背景下区域电力-氢能系统协同优化规划[J]. 全球能源互联网,2022,5(4):319-330.

WEN Fan, CHEN Yanzuo, CHE Jiachen, XU Huachi, LIN Ruixiao. Collaborative Optimal Planning of Regional Power-hydrogen System Towards Carbon Peak and Neutrality [J].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2022, 5(4): 319-330 (in Chinese).

 研究团队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简称国网浙江经研院)是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下属的专业研究机构,在电网规划、能源经济、战略研究、政策分析、投资评价、项目评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电网业务咨询服务。近年来,国网浙江经研院积极投身“碳达峰、碳中和”时代主题,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演进趋势,在行业内外影响力不断扩大。

国网浙江经研院战略与发展研究团队,是国家电网系统内首支支撑开展省级电网公司战略研究的专业队伍。近三年,团队围绕战略规划体系、企业运营分析、电力市场建设、绿色电价机制、碳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开展科技项目24项,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积极发挥企业、政府、社会的“智囊”“智库”作用,服务支撑浙江省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3月,由清华大学与四川省共同创建。研究院依托清华大学电机系、能动学院、水土学院、软件学院、汽车系等,致力于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积极开展能源互联网的前沿研究和产业培育。研究院累计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10余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申请知识产权400余件,打造2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和50余件创新产品,成功培养科技型创新企业10余家。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绿氢中心,定位为研究院氢能方向的产业智库、协同创新平台、第三方标准及检测平台和合作交流中心,近5年来承担氢能相关纵横向科研、产业规划、战略咨询等项目20余项,掌握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离网电源、小型热电联产系统、小型高温电解水制氢系统、氢能与能源互联网耦合建模仿真工具等核心技术,申请专利51件(其中发明专利43件),发表期刊论文20余篇,起草行业标准4项。

作者简介

文凡

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电网企业运营分析、新型储能应用等

E-mail:

seefunwen@126.com

图片

车佳辰

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与财务管理

E-mail:

Jiachenche@foxmail.com

图片

陈彦佐

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能源政策与投资

E-mail:

277322541@qq.com

图片

徐华池

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

E-mail: xuhuachi@tsinghua-eiri.org

图片

林瑞霄

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氢能技术经济、电氢耦合技术

E-mail:

ruixiao_lin@outlook.com

编辑:张宇

审核:周舟

《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文期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重要指示精神而创办,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重点培育的科技期刊,致力于通过发表能源电力、先进信息、气变环境、经济社会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推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期刊面向全球公开发行,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DOAJ 数据库等收录。期刊审稿速度快,平均周期2个月,不收取版面费并设有优厚稿酬。优秀论文作者有机会受邀出席联合国、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IEEE、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等国际组织和学术团体举办的学术活动。

诚邀各位专家赐稿交流。

郑重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相关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本网站作品,需包含本网站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并在文首注明《全球能源互联网》原创。 个人请按本网站原文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