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全球能源互联网期刊信息服务平台

冀北电科院吴林林等:考虑风电机组故障穿越特性的电压反复波动机理分析与抑制

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

考虑风电机组故障穿越特性的电压反复波动机理分析与抑制

吴林林1*,赵伟2,徐曼1,徐鹏2,李付强2,杨艳晨1,潘艳2

(1.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本文发表在《全球能源互联网》2022年第3期“新型配电系统智能感知、分析与优化运行”专题上,欢迎点击品读。受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项目(风电、光伏发电控制性能对电网送出能力影响机理及规划措施研究)资助。

工程观测新现象

大规模风电汇集系统电压反复波动现象是一个工程中观测到的新现象,与新能源功率随机波动性、无功补偿设备调节引起的电压波动现象在形态上有明显区别,且此种波动现象多次造成风电机组因连续穿越失败而脱网,严重威胁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本文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及仿真验证,揭示了现象发生机理,并从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特性优化角度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文章亮点

1)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大规模风电汇集系统实际运行中频繁出现的电压反复波动现象,对比了此种波动现象与新能源随机性、无功补偿装置动作所引起电压波动现象的区别;

2)综合考虑薄弱电网电压稳定特性与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特性,阐明了风电机组状态切换与弱电网功率-电压特性相互作用引起电压反复波动的机理;

3)提出了抑制电压反复波动的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优化控制策略,包括提高风电机组退出低电压穿越阈值、采用穿越期间维持有功的控制策略。

摘要

近年来,大规模风电汇集系统实际运行中频繁出现电压反复波动现象,具有电压波动幅度大、波动峰谷值切换速率达秒级的特点,与风能随机性、无功补偿装置动作引起的电压波动现象具有显著区别,运行中多次造成风电机组因连续穿越失败而脱网,严重威胁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上述现象涉及风电机组故障穿越策略与弱电网功率-电压特性的耦合作用,难以通过传统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分析方法直接解释。本文提出了考虑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特性的系统有功-电压曲线(PV曲线)分析方法,准确刻画波动过程中系统运行点轨迹变化规律,并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抑制电压反复波动的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优化控制策略,基于实际算例的仿真分析表明,提高风电机组退出低电压穿越阈值及采用穿越期间维持有功的策略可以有效抑制电压反复波动现象。

主要内容

⬆ 图1  某场站风电出力水平较高时电压和功率波动情况

冀北电网某风电汇集地区在风电出力水平接近送出通道静态电压稳定极限工况下,频繁出现并网点电压反复剧烈波动现象,如图1所示。电压波动谷值在0.9pu左右,峰值在1.0pu左右,电压峰谷值变化不存在固定的波动周期,单一波动周期为数秒且不固定,期间伴随风电有功出力的反复波动:

1)当电压降低到0.9pu后,风电集群有功功率迅速降低,与此同时电压随之恢复升高,即图1中的粉色区域;

2)当电压恢复到0.95~1.0pu范围时,有功功率逐渐恢复,系统电压随之再次降低,如图1中浅绿色区域;

3)电压和有功功率反复波动,有功功率降低/电压升高速度快于有功功率上升/电压下降速度。

⬆ 图2  反复低穿期间系统运行点变化示意图

借助图2阐述风电机组状态切换与弱电网功率-电压特性相互作用引起电压反复波动的机理:

1)风电有功功率逐渐增加,系统电压沿PV曲线 下降, 时刻系统电压 低于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阈值,风电机组进入低电压穿越。目前绝大多数风电机组进入低电压穿越后会降低新能源有功出力,使得系统运行点由运行点A:( )跃迁到运行点B:( ),运行点轨迹在趋势上沿PV曲线跃迁,移动轨迹由机组低电压穿越期间有功、无功变化特性决定,有

2)风电有功出力降低且无功增加,电压随之升高,若 高于风电机组退出低电压穿越的阈值,经过一定延时(一般为10ms左右), 时刻风电机组退出低电压穿越状态。

3)风电机组退出低电压穿越后有功、无功恢复,系统运行点由B回到A,移动轨迹由机组退出低穿的有功、无功变化特性决定。大部分机组退出低电压穿越后无功立刻恢复,有功同时恢复或以一定斜率在秒级时间以内恢复,对于后者,系统运行点先由B移动至 :( ),有 ,再沿PV曲线 回到A。

4)当 时刻风电机组机端电压再次低于进入低电压穿越的阈值,风电机组会再次进入穿越,重复上述过程,造成系统电压反复波动。

⬆ 图3  某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和功率波动曲线

⬆ 图4  电压反复波动期间风电场并网点PV曲线

搭建冀北电网某风电汇集地区仿真模型,逐渐增加风电出力,观察系统末端风电场电压波动情况。该风电场风电机组模型参数设置为:进入低电压穿越阈值为0.89pu,退出低电压穿越阈值为0.9pu,穿越期间有功功率被限制到进入穿越前有功功率的30%,无功比例系数,退出后无功立刻恢复,有功根据指定斜率恢复。仿真结果与分析结论相符。

⬆ 图5  不同退出穿越阈值下电压波动曲线

⬆ 图6  改进前后电压浅度跌落的风机有功特性

电压反复波动现象与风电机组故障穿越期间功率响应特性密切相关,从风电机组故障穿越特性优化角度改善这一现象具有操作简单、改造成本低等优点,方便应用于存量风电场和新建风电场,推荐的具体优化方案包括:

1 提升风电机组进出低电压穿越的阈值;

2 改变穿越期间机组有功控制策略。

若提高退出低电压穿越阈值,使得图2中小于风电机组退出低穿的阈值,可抑制机组退出低穿,从而改善电压反复波动。图5给出了退出穿越阈值分别为0.9pu、0.92pu、0.95pu时的电压波动曲线,可见,随风电机组退出穿越阈值增大,电压反复波动幅度逐渐减弱。优化风电机组在低电压穿越期间的有功策略,使风电机组进入低电压穿越状态后,由传统的“定有功”或“定有功电流”的方式改为“维持故障前有功功率”的控制模式,在保障机组故障期间的无功电流支撑能力基础上,尽量增加有功电流,维持故障前有功功率,如图6所示。穿越期间保持有功出力可以减小运行点在PV曲线上的位移,从而降低电压升高幅度,抑制机组退出低电压穿越及后续的反复低电压穿越过程。

本文引文信息

吴林林,赵伟,徐曼,等. 考虑风电机组故障穿越特性的电压反复波动机理分析与抑制[J]. 全球能源互联网,2022,5(3):293-300.

WU Linlin, ZHAO Wei, XU Man, et al. Mechanism Analysis and Suppression of Repeated Voltage Fluctuation Considering Fault Ride Throug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nd Turbine [J].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2022, 5(3): 293-300 (in Chinese).

 研究团队

冀北电科院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研究所依托“风光储并网运行技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重点实验室,攻关制约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近五年共计承担科技项目72项,经费超过1亿元,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57项,其中牵头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1项,授权专利143项,发表论文226篇,编写技术标准34项。先后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2021年度“全国工人先锋号”、2020年度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工人先锋号”、2019年度国家电网公司“先锋党支部”和“先进班组”。

作者简介

吴林林

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发电及并网技术。通信作者

E-mail:

wulin226@163.com

编辑:张宇

审核:周舟

《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文期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重要指示精神而创办,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重点培育的科技期刊,致力于通过发表能源电力、先进信息、气变环境、经济社会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推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期刊面向全球公开发行,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DOAJ 数据库等收录。期刊审稿速度快,平均周期2个月,不收取版面费并设有优厚稿酬。优秀论文作者有机会受邀出席联合国、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IEEE、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等国际组织和学术团体举办的学术活动。

诚邀各位专家赐稿交流。

郑重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相关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本网站作品,需包含本网站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并在文首注明《全球能源互联网》原创。 个人请按本网站原文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