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王程等:基于数据驱动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鲁棒备用优化
发布时间:2022-03-31
基于数据驱动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鲁棒备用优化
李英俊1,张耀1,许志军1,苏雁飞1,巩志皓2,刘宏宇3,贾起越3,王程3*
(1.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兰察布电业局;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3.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原文发表在《全球能源互联网》2022年第2期“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综合能源系统”专题上,欢迎点击品读。本文受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据驱动的综合能源系统鲁棒调度控制方法研究,51807059)资助。
文章导读
作为综合能源系统的主要形态之一,以多能耦合为特点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是增强能源系统运行灵活性、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有效途径。为应对持续高涨的新能源发展势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制定调度计划时通常配置一定比例的备用容量,以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灵活性。为有效挖掘新能源出力在时空维度的相关性以降低运行决策保守性,本文面向电-热综合能源系统鲁棒备用整定问题,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不确定性建模形式—超平面不确定集合。随后,构建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鲁棒备用优化模型,将所提的超平面不确定集合动态地融于列-约束生成(column-and-constraint generation, C&CG)算法的求解框架。
文章亮点
1
相较于传统的鲁棒备用优化,构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超平面不确定集合,可有效挖掘风电出力在时空维度的相关性,以降低鲁棒备用整定策略的保守性。
2
考虑到超平面不确定集合边界动态变化特征,涉及了改进列-约束生成(column-and-constraint generation, C&CG)算法。
重点内容
在传统鲁棒优化理论中,通常采用盒式不确定集合描述不确定性,多个维度的不确定性区间互相独立,在空间中垂直交互形成一个多维封闭式盒式几何外形。超平面集合由盒式不确定集合的每一个顶点出发,寻找合适的超平面将盒式不确定集合的边界与所有历史数据分割开,并在该过程中力求极大化切除空白“无效”区域。


⬆ 超平面不确定集合构建示意图
应用超平面不确定集合后,最终计算的总成本、调度成本与运行风险分别相较应用盒式不确定集合时下降1.21%、1.89%和4.92%,意味着超平面不确定集合的确有利于降低运行决策的保守性。然而,在备用成本方面,超平面不确定集合相比盒式不确定集合增加了5.87%,原因是超平面不确定集合能消纳更宽泛的风电出力范围。
⬇ 两种不确定集合的结果对比

风电消纳区域越宽泛,意味着其边界偏离风电预测值越远。而由于运行决策需满足风电消纳范围内所有场景的可行性,机组的备用调节容量将随着风电消纳边界与预测值的差值增加而上升。

⬆ 两种不确定集合下风电消纳边界对比

⬆ 盒式不确定集合下机组备用容量

⬆ 超平面不确定集合下机组备用容量
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中,区域供热管网在热负荷相对较低时蓄热,在热负荷相对较高时放热,体现了区域供热管网良好的储能能力及综合需求响应潜力。

⬆ 热力网络的热功率图
电-热独立运行进行决策优化时并没有从全局出发,而是将热力系统的经济性放在了首要位置,其次才考虑电力系统中的经济调度及风电消纳能力。而在电-热耦合运行模式下,运行决策的优化能同时考虑到热力系统经济性、电力系统经济性及风电消纳能力,最终实现全局优化。
⬇ 两种运行模式下的结果对比

考虑风电消纳带来的运行风险,可通过调整惩罚系数K使得惩罚项的数量级接近于运行成本的数量级。在优先考虑控制运行风险在较低的水平下,其次考虑经济性去制定运行决策时,K值选取数量级为10较为合理有效。
⬇ 不同K值下的结果对比

随着不确定集合的维度上升,超平面不确定集合的计算复杂性与顶点数量都明显增加,导致整体计算效率下降。
⬇ 不同确定集合下的计算效率

本文引文信息
李英俊,张耀,许志军,等. 基于数据驱动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鲁棒备用优化[J]. 全球能源互联网,2022,5(2):127-137.
LI Yingjun, ZHANG Yao, XU Zhijun, et al. Data-driven based two-stage robust reserve optimization of integrated electric-heat systems[J].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2022, 5(2): 127-137(in Chinese).
作者简介

李英俊
硕士,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电网规划技术研究
E-mail:
dyjlyj@163.com


王程
博士,副教授
从事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与控制研究。通信作者
E-mail:
chengwang@ncepu.edu.cn
编辑:李锡
审核:周舟
《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文期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重要指示精神而创办,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重点培育的科技期刊,致力于通过发表能源电力、先进信息、气变环境、经济社会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推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期刊面向全球公开发行,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DOAJ 数据库等收录。期刊审稿速度快,平均周期2个月,不收取版面费并设有优厚稿酬。优秀论文作者有机会受邀出席联合国、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IEEE、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等国际组织和学术团体举办的学术活动。
诚邀各位专家赐稿交流。
郑重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相关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本网站作品,需包含本网站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并在文首注明《全球能源互联网》原创。 个人请按本网站原文转发、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