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郝晓弘等: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系统直流侧故障限流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5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系统直流侧故障限流技术研究
郝晓弘*,黄伟,裴婷婷,王锐,邓福莉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
原文发表在《全球能源互联网》2022年第1期“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专栏上,欢迎点击品读。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767017)和甘肃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JR10RA177)资助。
文章导读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迅速发展,直流侧短路故障电流的限制与开断困难等问题已然成为研究热点。故障限流技术能够快速限制短路电流的峰值与上升率,为直流断路器的快速隔离提供有利条件。在现有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基础上,提出2种快速限流的技术方案:新型直流故障限制器与直流断路器配合方案、结合限流电路的混合直流断路器方案。通过限流电感实现故障初期对故障电流上升率的抑制、限流电阻和电容在故障过程中快速投入以及电感限流回路与电容放电回路引入,使得故障电流峰值降低,直流断路器中避雷器的耗能压力继而减小,最终实现直流侧故障电流的快速清除。研究结果表明,所提2种方案能够大幅度减小故障电流峰值、降低避雷器耗能以及实现直流断路器安全可靠分断。
文章亮点
1
提出了一种新型直流限流器(FCL)拓扑,通过在故障过程中降低等效电感、快速投入吸能电阻来降低短路电流的峰值和抑制电流上升率的方法。
2
通常来说直流断路器通仅具备故障隔离作用,不具备限流能力。因此,本文在新型FCL拓扑的基础之上,提出新型FCL与已有直流断路器之间的相互配合的保护方案,该方案弥补了直流断路器不具限流能力的缺陷。
3
针对柔直系统直流侧短路故障隔离问题,本文通过将限流电路集成到直流断路器的方法,提出了一种结合限流能力的混合直流断路器保护方案。
主要内容
1 ABB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故障开断原理
ABB公司已经研发出的混合直流断路器拓扑结构如图1虚线部分所示。其中,通流支路由超高速隔离开关(ultrafast disconnector,UFD)和辅助换流开关(load current switch,LCS)串联而成;K为机械开关;电流转移支路由n个子模块(sub-module,SM)串联构成;耗能支路由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etal oxide varistor,MOV)构成。该部分内容为后面保护方案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 图1 ABB混合式DCCB结构图
2 新型直流FCL与直流断路器配合保护方案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直流FCL拓扑,配置在换流站直流侧出口处,可以起到限制故障电流的作用。图2展示了该新型直流FCL拓扑与ABB混合式DCCB的连接关系。

⬆ 图2 新型直流FCL与ABB混合式DCCB配合结构图
文中分别从新型直流FCL的拓扑结构、限流过程机理及限流效果对比分析三个方面,阐述了所提保护方案能够减小故障电流峰值、降低避雷器耗能以及实现直流断路器安全可靠分断。

(a)开断电流波形

(b)避雷器耗能波形
⬆ 图3 ABB混合式DCCB开断仿真图

(a)开断电流波形

(b)能量耗散波形
⬆ 图4 新型直流FCL与直流断路器配合开断仿真图
通过上述图3、图4对比分析可知,本文所提新型FCL与DCCB配合的保护方案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故障电流水平,提高DCCB的分断可靠性。
3 结合限流电路的混合直流断路器
通常来说DCCB仅具备故障隔离作用,不具备限流能力,结合限流电路的DCCB恰好弥补了这一问题。本文在ABB公司已经研发出的混合DCCB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结合限流电路的混合DCCB拓扑(如图5所示),配置在换流站直流侧出口处。

⬆ 图5 结合限流电路的混合直流断路器拓扑
文中分别从所提混合DCCB的拓扑结构、限流过程理论分析及限流效果对比三个方面,验证所提保护方案可行性。

(a)开断电流波形

(b)避雷器耗能波形

(c)限流电阻耗能波形
⬆ 图6 结合限流电路的混合直流断路器开断仿真图
通过上述图3、图6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结合限流电路的混合DCCB保护方案能够有效地限制故障电流并降低避雷器耗能。
4 限流方案对比分析
针对直流侧故障电流的限制措施,将仅ABB混合式DCCB传统方案(方案1)、本文所提新型FCL与ABB混合式DCCB配合方案(方案2)及所提结合限流电路的混合DCCB方案(方案3)进行对比,分析其限流能力、经济性及适用场合三个方面。
⬇ 表1 3种方案限流能力对比分析

方案1对故障电流可独立完成故障切除,但不具有限制电流作用。方案2提出的新型直流FCL对故障电流仅具有限制作用,无法独立完成故障清除,需要配合DCCB切断故障线路。方案3将限流电路集成到DCCB中,不但具有限制电流作用,而且能够及时切除故障。本文所提2种方案对故障电流均具有良好的限制效果。
单纯从器件使用数量及造价上考虑,方案3具备经济性优势。本文所提2种方案与传统方案1对比分析可知,方案2适用于已经投入使用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随着柔性直流输电电压等级与故障电流的不断提高,只需在已投运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DCCB端考虑添加方案2中的新型FCL,就能够提高DCCB所承受的开断电流应力,减少该实际输电工程中对DCCB的更换成本。方案3更加适用于还未投入使用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或因直流电网的实际需要对DCCB进行更新换代,方案3作为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不仅可靠性高,而且还可以节约成本,具有一定经济性优势。
本文引文信息
郝晓弘,黄伟,裴婷婷,等.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高压直流系统的直流侧故障限流技术研究[J]. 全球能源互联网,2022,5(1):24-37.
HAO Xiaohong, HUANG Wei, PEI Tingting, et al. Research on current limiting technology of DC-side fault based on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system[J].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2022, 5(1): 24-37(in Chinese).
研究团队
郝晓弘教授科研团队依托兰州理工大学“大型电气传动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电力变换与传动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工业过程先进控制重点实验室”和“甘肃省新能源电力变换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科技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多项。目前团队共有1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硕士研究生99人。
作者简介

郝晓弘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可再生能源发电与传输技术。通信作者。
E-mail:
haoxh@lut.edu.cn


黄伟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高压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E-mail:
1689965776@ qq.com


裴婷婷
博士,讲师
研究方向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E-mail:
peitt52@163.com
编辑:李锡
审核:周舟
郑重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相关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本网站作品,需包含本网站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并在文首注明《全球能源互联网》原创。 个人请按本网站原文转发、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