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常世彦等:温升2 ℃/1.5 ℃情景下世界主要区域BECCS发展潜力评估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12
收录于话题
温升2 ℃/1.5 ℃情景下世界主要区域BECCS发展潜力评估分析
郑丁乾1,常世彦1,2,蔡闻佳1,3,杨方4,张士宁4
(1. 清华-力拓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2.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3.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4. 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发表在《全球能源互联网》2020年第4期“电力系统低碳发展的目标、战略及技术选择”专题,欢迎点击品读。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项目资助。
文章导读
《巴黎协定》确立了全球控制温升不超过2℃并努力控制在1.5℃以内的长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快速从传统的化石燃料消费转移到低碳能源利用,积极采取温室气体减排措施。但是,越多越多的研究表明,仅仅依靠常规的减排措施不足以实现目标,还需要采用以生物质能结合碳捕集与封存(bioenergy energy with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BECCS)为主要代表的碳移除技术(carbon dioxide removal, CDR)。为了能够对BECCS发展潜力在区域层面的现有研究有一个初步认识,本研究基于全球综合评估模型的主要情景研究结果,评估分析了全球温升2 ℃和1.5 ℃情景下主要区域的BECCS发展潜力。
重点内容
本研究基于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数据库和CD-LINKS数据库,对BECCS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综合来看,各区域BECCS将可能在2030年后开始快速发展,其中OECD和ASIA区域是发展较快的地区,也是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见图1)。

⬆ 图1 SSP数据库中2 ℃/1.5 ℃温升情景下世界主要区域的BECCS发展潜力
注:参考SSP数据库中的区域划分,将全球分为5个区域,分别是OECD(包括1990年的OECD国家以及欧盟成员国和候选国)、REF(东欧和前苏联国家)、ASIA(除了中东、日本和前苏联国家以外的亚洲国家)、MAF(中东和非洲国家)和LAM(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
全球温升2 ℃情景下,生物质发电和生物质液体燃料结合CCS的发展潜力较大,而生物质制氢的发展潜力较小。但是在温升1.5 ℃情景下,生物质制氢的规模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见图2)。

⬆ 图2 SSP数据库中世界主要区域在全球温升2 ℃/1.5 ℃情景下的BECCS技术路线
在全球温升2 ℃情景下,各区域平均生物质能利用量中BECCS利用量的比重从2030年占比2.7%~24.55%,到2050年增加到26.96%~55.33%。不同区域的平均BECCS利用量在该区域平均生物质能利用量中的占比也有差别,本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OECD是占比最大的区域,而MAF是占比最小的区域(见图3)。

⬆ 图3 SSP数据库中平均BECCS利用量占平均生物质能利用量的比例
主要结论
1
全球情景研究结果表明各区域BECCS将可能在2030年后开始快速发展。
2
BECCS的发展将可能主要集中在OECD区域和ASIA区域。
3
全球温升2 ℃情景下,主要以生物质发电和生物质液体燃料结合CCS为主,生物质制氢结合CCS的发展潜力较小;而在温升1.5 ℃情景下,生物质制氢结合CCS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4
BECCS占生物质能利用比重上,全球各区域在中长期都会有所增加。本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OECD区域将可能是比重最大的地区。
本文引文信息
郑丁乾,常世彦,蔡闻佳,等. 温升2 ℃/1.5 ℃情景下世界主要区域BECCS发展潜力评估分析[J]. 全球能源互联网,2020,3(4):351-362.
ZHENG Dingqian, CHANG Shiyan, CAI Wenjia, et al. Assessment of global and regional BECCS development potential under the scenario of global warming of 2 ℃/1.5 ℃[J].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2020, 3(4): 351-362(in Chinese).
研究团队
清华-力拓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是清华大学的校级科研机构,旨在整合全校相关院系,组织跨学科研究团队,开展就全球特别是中国的能源、矿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领域若干关键课题的研究,并积极与国内国际机构进行合作,努力成为世界能源、资源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流研究机构,为中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其中,常世彦课题组致力于能源管理与气候政策的相关研究。
作者简介

郑丁乾
硕士
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系统和生物质资源评价
E-mail:
zhengdingqian@mail.tsinghua.edu.cn

常世彦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能源管理与气候政策研究
E-mail:
changshiyan@mail.tsinghua.edu.cn

蔡闻佳
副教授
主要从事气候变化研究和系统分析
E-mail:
wcai@mail.tsinghua.edu.cn

杨方
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电力系统、能源与环境等
E-mail:
fang-yang1@geidco.org

张士宁
博士
研究方向为全球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综合评价、能源经济与能源供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等
E-mail:
shining-zhang@geidco.org
编辑:张鹏
审核:白恺
郑重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相关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本网站作品,需包含本网站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并在文首注明《全球能源互联网》原创。 个人请按本网站原文转发、分享。
